光明將大改造,城中村將變為城中景 將全面大整改
2018-03-23 19:21 來源:本站
通過三年整治破難題、補短板,對全區119個城中村分期分片開展綜合整治,消除安全隱患,規范出租屋和人口管理。同時,創新城中村管理新模式,打造城中村綜合治理典范。
為進一步提升光明新區城市環境品質,破解光明新區城中村存在的突出短板問題,根據《深圳市城中村綜合治理2018—2020年行動計劃》要求,光明新區將結合工作實際,開展城中村綜合整治行動。
三年計劃
準備階段(2018年3月底前)
光明新區將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辦事處充分調查研究,結合《深圳市城中村(舊村)總體規劃綱要(2017-2025)》的編制工作,劃定城中村各類更新模式的分區范圍,將所有未納入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計劃和已納入計劃但不能在2020年前正式實施的城中村均納入本次城中村綜合治理范圍,并對群眾關注突出民生問題進行匯總梳理,形成整治清單,分解落實責任,并按先易后難制定年度推進計劃,迅速啟動整治。
實施階段(2018年4月-12月)
光明新區各辦事處將因村施策,加快完成城中村設計方案,加快項目建設,今年完成總量的40%。
攻堅階段(2019年1月-12月)
光明新區各牽頭部門和辦事處要提前謀劃,加快開展城中村綜合整治,以污水處理、燃氣安全、弱點治理、生活垃圾分類等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為重點,確保2019年底前再完成總量的40%并通過檢查驗收。
收尾階段(2020年1月-6月)
光明新區對城中村進行再次梳理,查漏補缺,對剩余20%的城中村進行整治,并對完成整治的119個城中村進行精細化管養,鞏固提升整治成效,保障綜合治理范圍內城中村100%通過檢查驗收。
12項治理任務
1、城中村治安治理
● 完善城中村社區網格化管理。實行出租屋按放心類、嚴管類、禁止類進行分級管理,加強動態走訪和重點管理。
● 開展“視頻+門禁”系統建設,切實增強群眾的安全感。
2、推行物業管理
● 通過引入或自行組建物業公司,實現城中村物業管理全覆蓋。
● 搭建城中村綜合管理服務平臺。
● 建立城中村物業長效管理機制,明確物業管理的責任主體、部門職責、物管模式等。
3、消防安全治理
● 改造完善消防基礎設施。建立微型消防站,配齊消防器材,確保“小火不出村”。
● 落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,逐棟建筑確定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人、管理人。
● 建立和落實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制度、防火巡查、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等制度。
● 強制拆除阻礙消防通道的違法建筑,改善完善消防基礎設施。
● 加強消防普法宣傳,普及防火、滅火和自救逃生知識。
4、用電安全治理
● 全面整治升級城中村電力設施,提升城中村配電網供電能力。
● 加大城中村配電房等基礎設施建設。
● 嚴控重滿載配變數量,基本消除配電網線路安全隱患。
● 依法推進供電設備移交供電部門進行管理,逐步取消供電“中間層”,全面實行用電抄表到戶,做到“一戶一表”。
5、燃氣安全治理
● 開展城中村管道天然氣改造普及工作,推進安全燃氣進社區。
● 規范瓶裝燃氣管理與服務,合理配置瓶裝燃氣供應站或配送服務部。
● 完善管道設施標識,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打擊破壞損害燃氣輸送管道的行為。
● 加強燃氣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,嚴厲打擊黑煤氣、堅決取締非法瓶裝燃氣供應站點。
6、食品安全治理
● 加強放心肉菜供應保障,加強各類食品質量安全檢測,加快農貿市場改造。
● 建立食品溯源系統,落實食品經營主體的登記管理制度,促進持證有序經營。
● 加大無證經營等查處力度,嚴厲打擊購銷和使用假冒偽劣產品等行為,不斷提高城中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。
7、弱電管線治理
● 梳理城中村弱電線路,建立新區弱電管線臺賬,分類分期制定整治計劃。
● 按照“下地優先、整治為輔”的原則,開展弱電管線下地和整治。
● 開展空中弱電管線治理,實行強弱電分離、弱電進套盒,并進行捆扎、貼墻。
● 全面實施“銅改纖”,新設寬帶纜線一律使用光纖。
8、環境衛生治理
● 規范城中村垃圾收集點、收集工具設備。淘汰和更新老舊設施,定期清洗垃圾收集點。
● 落實垃圾密閉化收運方式,規范垃圾轉運站運行管理。
● 提高清掃保潔標準,落實全覆蓋管理、精細化作業,徹底清除衛生死角和暴露垃圾。
● 規范環衛工人作業配員和著裝形象,推廣“垃圾不落地”,提升城中村環境衛生水平。
● 推進城中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,加強城中村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。
● 健全“四害”防治設施,實現城中村滅蚊、滅鼠等防治設施全覆蓋。
9、市容秩序治理
● 開展“六亂一超”整治,提高市容秩序管理水平和執法效率。
● 落實城管執法下沉社區,實行24小時市容巡查動態管控,保持市容秩序有序可控。
● 開展建筑立面整治。嚴格執行“一店一招”,合理配備夜景燈光,確保建筑立面干凈整潔。
● 開展城中村油煙污染整治,全面摸底調查“城中村”餐飲項目。
10、交通秩序治理
● 打通城中村道路網絡。打通社區斷頭路、斷頭巷,完善人行道、公交站臺等道路配套設施。
● 打擊私開亂挖、違規占用及破壞道路設施等違法行為,在有條件加設停車位的路段加設停車位。
● 加大違法停車查處力度,通過人力與科技雙重手段,對城中村違停黑點實施重點整治。
● 加強“城中村”交通安全執法,通過日常巡邏管控、鐵騎機動治理等方式,嚴厲打擊交通違法亂象。
● 加強“城中村”交通隱患排查整治,實現交通標志標線規范清晰、交通隱患有效治理。
11、生活污水治理
● 開展城中村排水管渠隱患檢測評估,對排查出來的隱患及時開展應急處置和隱患消除。
● 實施排水管網“進村入戶”,完善“城中村”排水管網,落實雨污分流。
● 因地制宜配套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,開展城中村排水設施整治。
● 將污水截排至市政污水系統,實現旱季污水全收集全處理,杜絕污水橫流、污水直排等現象。
● 落實排水設施管養專業化,加大對違法排放污水行為的查處力度。
12、綠化品質治理
● 對城中村綠道沿線和巷道周邊“見縫插綠”,對閑置地塊進行綠化提升,增加城中村 “綠量”。
● 對城中村現有公園進行升級改造,利用社區閑置地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公園。
● 開展黃土裸露地塊復綠工作,減少黃土裸露面積。